【编者按】四十年步履铿锵,湘食产业写华章。值此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红网传媒推出《湘食密码》系列报道,看“湘”字号食品产业如何乘风破浪,记录功勋步履与匠心突围,聚焦辣味江湖与舌尖使命,解读产业兴替密码,续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婉 通讯员 陈赛 综合报道
湖南是有名的辣椒大省,不少区县将辣椒作为主导产业。其中,郴州汝城县先后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汝城朝天椒为代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该县泉水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朝天椒)强镇、湖南省辣椒特色小镇。这一切成就,得益于当地繁华食品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特色朝天椒产品,以产品开拓市场,以市场引导种植。近年来,公司销售额节节攀升,销售收入达15亿多元。

与众多湖南辣椒加工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繁华食品虽扎根湖南,却在产品上大胆创新,在市场上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将大湾区作为重点市场,取得了骄人成绩。公司总经理朱树清自豪地说:“粤港澳大湾区70%的湘菜馆都在使用‘湘汝牌’辣椒制品,可以说,是我们的产品让大湾区的湘菜更加原汁原味。”
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全国都在用野山椒做泡椒时,繁华食品就开创性地尝试用当地未能红熟、商品价值不高的第四茬朝天椒加工成泡椒。经过近一年的市场验证,该产品最终受到当地湘菜馆的好评。公司顺势在东莞建设了第一家工厂——东莞市湘汝食品厂,以便更方便地服务当地餐饮客户。
随着大湾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湖南人南下,剁辣椒产品市场需求剧增。然而,当时的剁辣椒原料无讲究、工艺无标准,导致产品风味不一,客户意见很大。朱树清决定,完全采用家乡丰富的朝天椒制作一款全新的剁辣椒产品推向市场。这款产品虽成本比市场同行高,但因其口感鲜辣、品质稳定,再次获得市场认可,坚定了朱树清深耕朝天椒产品的信心。
尝到创新甜头的朱树清,又将创新目光投向包装。在同行普遍采用袋装、瓶装的时代,繁华食品敏锐捕捉到餐饮终端和食品加工企业对基础调味料大批量、易储存、降成本的迫切需求,大胆采用25公斤规格的大桶包装。这一举措不仅极大方便了B端客户的取用和运输,降低了包装成本,更以其稳定的品质和标准化的风味,迅速赢得市场青睐,成为公司打开市场局面的“利器”。这一创举不仅引领了行业包装风潮,也深刻影响了剁辣椒产品的消费场景和市场格局,在追求规模与效率的大湾区市场,迅速奠定了自身行业地位。
随着公司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从汝城走出去的朱树清,又将目光投回故乡。公司通过统一供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采摘加工、统一保底收购等模式,带动广大群众种植朝天椒、艳红辣椒、线椒等主导品种。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13万亩,覆盖所有14个乡镇214个行政村,还打造了4个1000亩连片种植示范基地。


同时,繁华食品与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团队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科技课题攻关,建立2个科研平台,设立邹学校院士工作室和院士辣椒研究基地。公司成功选育高产优质汝城朝天椒株系2个,平均亩产可增加1000斤;开发辣椒酱低盐产品11款;获辣椒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6项。
随着基地不断扩大、销售不断增长,2022年,繁华食品在家乡汝城投入2.1亿元,启动50万吨辣椒制品加工项目,建设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仓库、冷库、办公楼、宿舍、科研大楼等。目前,该项目已投产。新工厂引入智能制造理念,从原料清洗、破碎、发酵到灌装、包装,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确保产品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朱树清告诉记者,全面达产后,仅汝城工厂一年可加工30万吨辣椒,实现产值26亿元,引领汝城乃至湖南辣椒产业迈向新高度。
来源:红网
作者:向婉 通讯员 陈赛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