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通讯员 吴巍松)“9岁在三市镇集市听到萨克斯版《梁祝》,那旋律钻心窝子——现在就想让山里娃也能摸到乐器、听着音乐长大。”2025年11月15日,刚捧回“市级优秀校外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的何艺辉,指尖摩挲着证书边角,话语里满是对平江故土的热忱。

为圆音乐梦,何艺辉攥着家人凑的学费独自赴浏阳拜师,寒冬里在琴行走廊练习到手指僵硬;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求学后,更是省吃俭用买乐器、录演奏音频,最终从田野少年成长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还扛起了平江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管乐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担子。多年来,何艺辉深耕本土创作与艺术教育普及,既写下《蓝墨水的遐想》《欢歌平江》《热土平商》《平江十大碗》等歌颂家乡的作品;更针对基层教学痛点编著出版《电吹管自学一月通》《零起步葫芦丝入门一本通》《流行与经典:电吹管独奏金曲100首》三本实用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打破乡村艺术教育“有师资无教材”的困境。
深知平江山区艺术教育短板,何艺辉多年前主动对接平江县教育局,响应“美育浸润行动”号召,把公益音乐课搬进乡镇校园。
此外,何艺辉牵头组建的“平江青少年管乐公益社团”,成了山里娃的星光舞台。三市镇学生小宇因家庭困难想放弃学萨克斯,何艺辉不仅送他二手乐器和全套自编教材,还利用周末在县文化馆免费辅导,教他把平江山歌调子融入《蓝墨水的遐想》的演奏。去年全县校园文化节上,小宇吹奏的这首萨克斯独奏曲惊艳全场,旋律中饱含的乡愁与向往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台下母亲抹着泪鼓掌的模样,成了何艺辉最珍贵的记忆。
这份荣誉,对何艺辉而言是认可更是责任。“当年有人帮我点亮音乐路,现在该我给孩子们掌灯了。”他望着窗外平江县城的轮廓,计划明年把公益课延伸到童市镇、瓮江镇等偏远乡镇,让自编教材惠及更多乡村孩子,让他们通过音乐读懂家乡、爱上家乡。
来源:红网
作者:吴巍松
编辑:龙真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