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康希 蒋玉玲 通讯员 陈晓兰 长沙报道
近几年,长沙市开福区北城教育集团清水塘北辰小学(以下简称“清水塘北辰小学”)凭借扎染美育实践引发广泛关注。自2013年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艺术纳入“新六艺”课程体系,2018年成立“艺辰布染”扎染艺术工作坊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根本,探索出“阶梯课程筑基、家校社研协同、分层评价提质、跨科融合拓界”的特色美育新模式,为小学美术学科非遗美育落地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阶梯课程分层施教,让每个孩子爱上扎染
“我们首先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玩转色彩游戏,通过染指魔法的工艺感受色彩和图案的魅力,让他们爱上这门课程;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们体验扎染画手帕、进入扎染工作坊,进一步探索创作,还能用身边材料做草木染,把织物加工成包包、围巾。”据清水塘北辰小学美术组组长曹琦介绍,孩子爱上扎染,就是爱上扎染文化,非遗传承的理念也会慢慢融入心中。

围绕这一教学思路,学校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与美术核心素养发展规律,设计“兴趣启蒙—基础实践—技能提升”三级课程体系。低年级以“染纸魔法”“色彩魔术”激活兴趣,学生用生宣纸折叠染色,“拆盲盒”式的惊喜让他们初步感知传统工艺;中年级将扎染融入美术必修课,以“扎染花手帕”为核心,学生掌握蛇形扎、螺旋扎等6种基础捆扎法,完成全流程制作;高年级学生进入“艺辰布染”工作坊,开展扎染、缝染等进阶学习,还能自主采集植物做草木染,探索“苏木染色次数与色彩变化”的规律,实现“技艺学习到生活美学”的跨越。

家校社研协同发力,厚植美育生态
“清水塘北辰小学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持‘德如清水园,艺似北辰星’的办学理念,期待孩子们心灵如清水般至纯,才艺如北辰星般闪耀,而课程建设就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核心载体。”清水塘北辰小学校长魏淑能表示,扎染课程是学校北辰星课程中的星光课程,2018年创立的“艺辰布染”扎染工作坊,坊主刘瑛老师因旅途被扎染技艺吸引,通过自学与拜师研发出适合小学生的课程。经过5年探索,工作坊获评“全国优秀工作坊”,学校艺术课程经验也登上《中国教育报》,这正是学校美育育人最动人的实践。
为让扎染美育延伸至更多场景,学校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教师研训上,成立“扎染教师社团”,邀请民间艺人丘玲指导,还在区级平台分享经验;家校互动中,开展“云端美育课”“家庭扎染展”和“扎染爱心义卖”,家长与孩子共同创作,善款帮扶困难学生;社校联动方面,为浏阳西冲小学等周边学校送课,走进社区解决“假期美育断层”问题;同时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向“金手指”传人陈枫老师学习,保障课程专业性。

创新评价与跨科融合,拓展美育边界
学校打破“以作品论优劣”的传统模式,建立“过程+结果、基础+增值、个体+集体”的分层评价体系:低年级看染纸完成度与参与度,中年级评捆扎准确性与染色均匀度,高年级考量技法灵活度与创意性;同时关注学生纵向成长,记录每一次进步,还通过校园“扎染文化长廊”、专场展示等平台激发动力。
此外,学校秉持“美术+”理念,将扎染与多学科深度融合:“美术+语文”让学生写下扎染过程、创作小诗;“美术+数学”引导观察扎染中的对称图形、计算捆扎间距与花纹数量的关系;“美术+劳动”培养学生清洗布料、整理工具的耐心;“美术+德育”则通过讲解扎染历史、开展“非遗小使者”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魏淑能透露,如今师生已能用扎染艺术装扮校园空间与生活,扎染抱枕、玩偶、T恤成为“校园网红产品”。未来,学校将扩大工作坊规模,开展“扎染师资专项培训”,探索“扎染+人工智能”,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通过多维美育浸润孩子成长,照耀每一颗星辰,让他们都成为北辰最闪亮的星”。
一直以来,开福区积极践行美育浸润专项行动,坚守“全员参与、分层进阶”的实施理念,将美育活动与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科技元素及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构建了“以传统为根基、以创新促发展”的美育新格局。如此种种的美育实践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传承文化底蕴,有效推动了开福区学校美育工作从“课堂教学”向“实践育人”的深度延伸。
来源:红网
作者:康希 蒋玉玲 通讯员 陈晓兰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