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近70载湘酒传奇白沙液: 以匠心守传承,以创新破局谋复兴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刘白 编辑:李茜 2025-10-17 16:17:3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四十年步履铿锵,湘食产业写华章。值此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红网传媒推出《湘食密码》系列报道,看“湘”字号食品产业如何乘风破浪,记录功勋步履与匠心突围,聚焦辣味江湖与舌尖使命,解读产业兴替密码,续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15.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白 长沙报道

从长沙的街巷酒香到湖南的白酒名片,从国营酒厂的坚守到现代化企业的突围,近70载岁月里,白沙液始终以“湘酒代表”的姿态,镌刻着属于自己的发展印记。如今,面对白酒行业转型冷静期、湖南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这家手握“首创兼香型白酒”“万吨级老酒储备”等核心优势的企业,正以传承为基、创新为翼,探索着品牌复兴与湘酒突围的新路径。

从国营到现代:近70载湘酒标杆的传承与蝶变

翻开白沙液的发展史,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与湘酒产业的变迁紧密相连。作为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湘酒,它曾见证计划经济时期国营酒厂的红火,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迁厂宁乡,为产能扩张与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收回线上运营权,实现品牌对销售渠道的直接掌控,避免分散运营带来的品牌力损耗。

站在当前发展阶段,“传承”二字始终是白沙液的核心命题。这份传承,并非对过去的简单复刻,而是对“品质为本”理念的坚守:从首创中国兼香型白酒的品类突破,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12987”古法工艺,再到万吨级老酒储备的沉淀,每一环都在延续品牌的品质基因。

而近年的一系列决策,更成为品牌复兴的“奠基石”。无论是梳理产品矩阵、聚焦核心价格带,还是启动“108将”终端项目深耕线下、布局电商自营打通线上链路,白沙液正通过“渠道+产品”的双重调整,逐步找回湘酒标杆的市场话语权。

工艺与符号:兼香底色如何构筑市场壁垒

在长沙白酒市场,“价格倒挂”与库存压力是不少酒企面临的共性难题,而白沙液的破局之道,藏在其数十年积累的工艺与品质优势中。

作为中国兼香型白酒的首创者,白沙液的“12987”古法工艺绝非简单的流程复刻——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既保留了酱香酒的醇厚,又融入了浓香酒的绵甜,形成独树一帜的“兼香风味”。更关键的是,万吨级老酒储备不仅是品牌的“硬资产”,更是应对市场波动的“压舱石”:老酒的调味能力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而稀缺性则为品牌提供了差异化定价的底气,有效缓解“价格倒挂”带来的利润压力。

除了工艺,“葫芦瓶”这一经典符号也是白沙液延续文化生命力的关键。自推出以来,葫芦瓶凭借“福禄”的吉祥寓意与独特的视觉辨识度,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白沙液记忆点”。如今,品牌并未让这一符号停留在“复古”层面,而是通过包装细节优化、文化场景绑定(如节庆礼盒、文化展览)等方式,让葫芦瓶既保留历史厚重感,又契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成为连接品牌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渠道双驱:线上复购亮眼,线下如何突破“上桌率

2023年,白沙液的渠道布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108将”终端项目让线下网点更贴近消费者,电商自营渠道的高端老酒复购率超出预期,印证了品牌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吸引力。但对于“做好长沙市场”这一核心目标而言,“上桌率”仍是线下渠道亟待突破的关键。

所谓“上桌率”,本质是品牌在消费者日常宴请、家庭聚餐等场景中的“选择优先级”。对此,白沙液的破局思路并非简单的“铺货”,而是“精准触达+场景渗透”:一方面,通过“108将”终端项目深化与社区便利店、烟酒店的合作,推出“到店品鉴”“小瓶装试饮”等活动,降低消费者尝试门槛;另一方面,针对婚宴、商务宴请等核心场景,与餐饮机构、婚庆公司联动,推出定制化套餐与专属服务,让白沙液从“货架上的产品”变成“餐桌上的选择”。

线上布局则更注重“品牌声量与销量的平衡”。从目前表现来看,高端老酒的高复购率证明线上渠道已具备“留客”能力,未来白沙液或将进一步强化线上内容运营——通过短视频科普兼香型白酒工艺、直播展示老酒储备库、打造“线上酒文化节”等方式,让线上不仅是“卖货渠道”,更是传递品牌历史价值、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文化窗口”。

17.jpg

产品矩阵优化:锚定湖南高端市场,香型布局有何考量

当前,白沙液已构建起覆盖“百元至2000元”的产品矩阵,但主销力量仍集中在200元左右价位。这一布局虽符合大众消费市场需求,却需应对湖南白酒市场的两大变化:一是湖南高端酒(单价800元以上)占比已超50%,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二是酱酒品牌纷纷下探400元-800元价格带,挤压兼香型白酒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一现状,白沙液的产品矩阵优化方向逐渐清晰:向上,强化高端产品的市场存在感——通过推出限量版老酒红色档案系列等产品,填补800元以上价格空白,抢占高端消费场景;向下,巩固200元-400元大众消费核心带,通过“品质升级+性价比优化”,抵御酱酒下探的冲击;中间,则重点培育400元-800元价格带的“腰部产品”,作为连接大众与高端的“过渡纽带”,形成“高有支撑、中有主力、低有基础”的完整矩阵。

在香型布局上,“兼香为主、酱香为辅”的策略或将长期保持。作为兼香型白酒的首创者,兼香是白沙液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湘酒、酱酒品牌的核心差异点;而布局酱香,则是对市场需求的补充——通过推出小众化、高品质的酱香产品,满足部分消费者对酱香酒的偏好,同时避免与头部酱酒品牌的直接竞争,形成“双香型互补”的格局。

12.jpg

“酒+文化+体验”融合:文旅赋能,如何打动年轻群体

当“文化赋能”成为白酒行业的共识,白沙液正通过“酒+文化+体验”的融合,让品牌历史价值被更多人看见,尤其是年轻群体。

目前,品牌已启动两大文化布局:一是规划“白沙液文化旅游中心”,未来将整合酿造车间、老酒储备库、湘酒文化展厅等资源,打造“可参观、可体验、可消费”的酒旅融合项目——消费者不仅能亲眼见证“12987”工艺的全过程,还能参与“DIY调酒”、“老酒品鉴”等互动活动,让抽象的酒文化变得可感知;二是与湖南省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联动,通过“文物联名”、“文化讲座”等形式,挖掘湘酒与湖湘文化的深层关联,比如将湖南出土的古代酒器元素融入产品设计,让白沙液成为传递湖湘文化的载体。

对于如何打动年轻群体,白沙液的思路并非“迎合”,而是“共鸣”。通过在社交平台发起“#我的湘酒记忆#”话题,邀请年轻人分享与白沙液相关的家庭故事;推出“小瓶装+潮流包装”的青春版产品,适配露营、聚会等年轻消费场景;甚至与本地茶饮品牌合作,开发“白酒调饮”创意饮品,让传统白酒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13.jpg

产能与智造:5000吨产能背后,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术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是白沙液应对行业竞争的“硬实力”,但如何平衡“现代智造”与“传统工艺”,则是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

根据规划,白沙液二期酒厂建成后,产能将达5000吨,储能超2万吨,同时推进“机器换人”项目——通过智能化设备替代部分重复性劳动,比如原料筛选、灌装打包等环节,提升生产效率与标准化水平。但在核心的酿造环节,品牌仍坚持“古法为主、科技为辅”:发酵温度的控制仍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判断,取酒环节仍保留人工品鉴筛选,而智能化设备则用于实时监测窖池湿度、记录生产数据,为传统工艺提供“数据支撑”,避免人为误差。

这种“平衡术”不仅是对品质的坚守,更是对行业调整期抗风险能力的提升:5000吨产能可满足市场增长需求,避免“供不应求”的被动;2万吨储能则能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风险,为产品品质稳定提供保障;而“机器换人”带来的效率提升,可降低生产成本,让品牌在价格竞争中更具灵活性。

8.jpg

行业冷静期破局:200元-800元价格带的差异化路径

当前,白酒行业已进入转型冷静期,湖南市场更是呈现“80%企业遇冷”的格局,头部品牌与区域酒企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白沙液看来,当前市场的核心特征是“分化”——消费者更青睐有历史、有品质、有品牌力的产品,而缺乏差异化优势的中小酒企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200元-800元价格带成为白沙液的“战略要地”。这一价格带既是湖南消费者的“主流选择”,也是头部品牌与区域酒企的“必争之地”。白沙液的差异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品质差异化”,以万吨老酒为基础,推出“年份酒”系列,强调“每一瓶都含老酒调味”,与其他品牌形成品质区隔;二是“文化差异化”,将湘酒文化、长沙地域文化融入产品营销,比如推出“星城记忆”系列,讲述白沙液与长沙的城市故事,吸引本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不打价格战,只做价值战”,成为白沙液在这一价格带的核心原则。通过强化“品质+文化”的双重价值,品牌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不靠低价抢市场,靠价值留客户”的路径。

14.jpg

“小而精”穿越周期:资源优先配置的底层逻辑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与湘酒“第二梯队”的竞争格局,白沙液提出了“小而精”的发展路线。这一策略并非“收缩规模”,而是“聚焦核心”——通过集中资源打造优势领域,提升品牌的抗周期能力。

“小而精”的核心在于“资源优先配置”。在白沙液的资源分配逻辑中,两大资产被放在首位:一是万吨老酒储备,作为品牌的“核心护城河”,老酒不仅用于产品调味,还将通过“老酒品鉴会”、“老酒收藏”等形式,打造“稀缺性IP”,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二是“108将”渠道体系,作为线下触达消费者的“关键抓手”,品牌将进一步优化终端服务,比如为“108将”终端商提供专属培训、营销支持,提升终端的动销能力。

此外,“小而精”还体现在“不盲目扩张”——不追求全国性布局,而是先深耕湖南市场,尤其是长沙核心市场,待本地市场份额稳固后,再逐步向周边省份渗透。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让白沙液在行业波动中避免了“扩张过快导致的资金链风险”,实现了“小而美、小而强”的发展状态。

11.jpg

长期主义护航:平衡营收与品牌,5亿目标的考量

“不透支品牌信誉赚快钱”,这是白沙液董事长多次强调的理念,而“20年老酒封存做调味酒”的举措,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宁可牺牲短期销量,也要确保产品品质,为品牌长期价值铺路。

在行业追求短期流量的当下,白沙液的“长期主义”显得尤为难得。

如何平衡营收增长与品牌长期价值?品牌的答案是“以品质定增长”:不通过低价促销、过度压货等方式追求短期营收,而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渠道效率、强化品牌认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比如,电商自营渠道不追求“低价冲量”,而是聚焦高端老酒的复购率,通过“高客单价+高复购”实现营收增长,同时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

对于2025年5亿营收的目标,白沙液并未将其视为“硬性指标”,而是“阶段性方向”。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将优先保障产品品质与品牌口碑,而非盲目追求营收数字。“5亿营收是结果,不是目的。我们更在意的是,通过这一过程,让白沙液重新成为消费者认可的湘酒标杆,为湘酒产业突围贡献力量。”

9.jpg

湘酒突围示范:白沙液的产业生态位思考

作为长沙唯一传承数十年的白酒企业,白沙液的复兴不仅关乎自身,更对湘酒产业突围具有示范意义。长期以来,湘酒面临“有品类、无品牌”“区域强势、全国弱势”的困境,而白沙液的探索,为中小湘酒企业提供了两条可借鉴的路径:一是“坚守品质,做深文化”,通过工艺传承与文化赋能,打造差异化优势;二是“聚焦区域,做精渠道”,不盲目扩张,先巩固本地市场,再逐步向外渗透。

在湖南“三大核心产区”(长沙、常德、湘西)的格局中,白沙液也有着清晰的生态位定位——以长沙为核心,打造“兼香型湘酒代表”,填补长沙高端兼香型白酒的空白。通过联动长沙本地餐饮、文旅资源,白沙液试图将自身与“长沙城市名片”绑定,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湘酒的“第一站”,同时为长沙白酒产区的发展注入动力。

从近70载的历史沉淀,到如今的复兴之路,白沙液的每一步都在诠释“湘酒精神”——以匠心守传承,以创新破困局。

未来,这家老牌湘酒企业能否实现“重回巅峰”的目标,能否为湘酒产业突围打开新空间,值得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刘白

编辑:李茜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646954/51/1536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