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杀猪匠”到“链主”:“湘”字号生猪企业的全链突围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陈左忆 2025-09-15 15:23:1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四十年步履铿锵,湘食产业写华章。值此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红网传媒推出《湘食密码》系列报道,看“湘”字号食品产业如何乘风破浪,记录功勋步履与匠心突围,聚焦辣味江湖与舌尖使命,解读产业兴替密码,续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淑华 长沙报道

九月的常德经开区,秋意渐起,湖南惠生农业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生农科”)的屠宰车间却热火朝天。自动化流水线以每分钟3.2头的速度,精准且高效地屠宰生猪,中控屏上,2025年累计屠宰量28.6万头的数字正不断跳动。总经理石晋铭静立屏前,思绪飘回2018年——那年非洲猪瘟肆虐,常德近半散户被迫退出市场,而凭借十余个自建养殖场和两座规模化屠宰厂,惠生农科在行业风暴中稳稳站住了脚跟。

1.jpg

“从生猪屠宰到全产业链的跨越,与其说是我们提前谋划,不如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石晋铭的这句话,道出这家湖南生猪企业从单一屠宰业务向全产业链运营转型的内在逻辑。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对话石晋铭,揭秘惠生农科的链式跃迁。

起步转型:谋定后动,实现全链跃迁

追溯惠生农科的发展历程,其前身是老牌国有企业常德肉联厂,最初以屠宰业务为主。但管理层很快意识到,单纯依赖外部采购生猪,不仅价格波动难以把控,供应链也极为脆弱。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2009年,公司毅然迈出关键一步,自建养殖场,正式进军生猪养殖领域。

2.jpg

3.jpg

五宝山养殖基地

随着养殖板块日益成熟,公司进一步明确“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2017年,桃源县陬市工业园区内,一座年产18万吨的专用饲料厂建成投产,所产饲料全部内供,覆盖旗下十余个养殖基地。自此,惠生不仅实现饲料自给、大幅降本,更打通了全链运营的“任督二脉”,协同能力与风险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十年前散户还能凭经验生存,如今没有全产业链这道‘防火墙’,恐怕连行业门槛都难以触及。”石晋铭在采访中感慨道。近二十年来,惠生农科已从昔日的“杀猪匠”,跃升为集饲料研发生产、种猪繁育、畜禽养殖、屠宰分割、冷链物流与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获评“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单位”。

其发展脉络,正与全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的浪潮同频共振。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率仅为49.1%,到2025年第二季度已升至68.3%。在政策推动下,湖南省的规模化进程更为显著,同期规模养殖率达71.2%。“散养户逐步退出,规模企业迅速补位”已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惠生农科的成长,正是这一时代浪潮的生动缩影。

发展破局:全链协同稳御风险,预制菜聚焦“湘味”试水

4.jpg

酱卤系列产品

5.jpg

腊制品系列产品

“哪怕猪价跌至6.8元/斤,我们仍能保持盈利。”石晋铭语气从容,“全产业链不是孤立环节的拼凑,而是一张相互补位、风险共担的网络。”

这张“网”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密规划:饲料厂紧邻服务养殖基地,极大降低运距与成本;屠宰板块推出“一肉一码”的溯源产品,因安全透明备受市场青睐,复购率超85%;九月末,安乡县总投资1.2亿元、年产5万吨的肉品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年屠宰生猪可达50万头,预计未来年营收有望突破8亿元。

火热的预制菜赛道,惠生农科并未盲目跟风,而是依托自身全链优势和本地传统风味,推出以“猪头肉炖肥肠”为代表的湘味产品系列。“科技引领未来。”石晋铭介绍,公司已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风味开发与良种选育。“预制菜是趋势,但我们坚持稳字当头。腊制品已成功推向全国,预制菜还需要继续打磨,不求速度、只求品质,要用匠人精神打造放心肉品。”

这一策略与湖南肉制品产业特质深度契合。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肉品深加工率达32.1%,其中具有地方风味的“湘系”产品占比65.3%。“不贪多、不求快,聚焦优势赛道”,正成为区域肉企应对行业震荡的共识策略。

未来规划:迈向资本市场,赋能全链升级

“虽然现在我们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湖南还有10多家同量级的肉企,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出去’。”石晋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A股上市辅导材料——公司于2021年启动上市辅导,目前正处于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备案阶段。“我们谋求上市,不只是为了融资,更是为了持续做强产业链、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最终让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肉品。”

在石晋铭的规划中,未来三年,惠生将依托现有全链基础纵深发展:计划在长沙、武汉、广州建设冷链中心,打通从屠宰加工到终端消费的冷链闭环,将鲜肉配送从“次日达”提升为“当日达”;强化科技支撑,开展非瘟防控与桃源黑猪品种改良,筑牢生物安全和品质根基;同时,将合作农户从6500户扩展至10000户,让更多农户融入全产业链体系,实现稳定增收,分享发展红利。

6.jpg

屠宰车间

7.jpg

分割车间

凌晨4点,监控器画面中,惠生农科的冷链运输车准时发车,将520头生猪加工的鲜肉送往全国多个城市。“尽管当前猪价处于低位,但全链布局让我们摆脱了对单一环节价格波动的依赖。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整合效率与终端品牌价值的竞争。”石晋铭目送车队远去,语气坚定,“我们从屠宰起步,做到全链,用了近20年;从湖南产业链走向全国产业链,或许还需要10年。但只要每一块肉都坚守‘放心’二字,惠生就不会走偏——这既是对行业的敬畏,也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放眼未来,湖南生猪养殖行业仍缺乏真正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行业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三家企业营收分别高达967.75亿元、753.84亿元和772.09亿元,总和近2500亿元。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竞争中也展现出强劲实力。相比之下,湖南生猪企业的发展规模仍有明显差距,但这也预示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潜力。机遇尚在,挑战与变数也不容忽视,惠生农科的故事,或许才刚刚翻开序章。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646943/59/1528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