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十年步履铿锵,湘食产业写华章。值此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红网传媒推出《湘食密码》系列报道,看“湘”字号食品产业如何乘风破浪,记录功勋步履与匠心突围,聚焦辣味江湖与舌尖使命,解读产业兴替密码,续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淑华 长沙报道
浏阳经开区金磨坊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以每分钟300根的速度封装纯肉肠,透明包装上“淀粉含量≤3%”的标识格外醒目。这条生产线日产肉肠超40万根,支撑起企业2024年超6亿的营收——而23年前,创始人罗光辉还在长沙高铁南站旁的小作坊里,亲手打包第一批辣味零食。
金磨坊创始人罗光辉
如今,这家湘籍企业已顺利完成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创新层中的一员,正紧锣密鼓推进IPO上市,金磨坊有望成为湖南辣味零食赛道又一资本化标杆。日前,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采访了金磨坊创始人罗光辉,听这位土生土长的浏阳企业家,讲述从1998年凑钱注册“金磨坊”商标,到如今带领企业冲刺上市的创业故事。
创业赌局
国企职工的“商标执念”,2300元埋下品牌火种
“1998年月薪2800元,我却花2300元注册‘金磨坊’商标——妻子说我是把‘吃饭钱’赌在了一张纸上。”罗光辉摩挲着泛黄的“金磨坊”商标注册证,回忆起1998年的关键抉择。彼时国企下岗潮席卷长沙,他从中山商业大厦食品部辞职,在湖南长沙的南湖市场租下15㎡摊位开食品超市。当同行还在比拼“散装零食低价走量”时,他敏锐察觉品牌价值:“食品是重复消费品类,没有商标就像没身份证。”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2010年的迁厂。据浏阳经开区招商档案,罗光辉得知园区将食品制造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且配套污水处理厂时,罗光辉就将工厂迁至金阳大道旁。“园区帮我们对接环保技术,解决了食品企业最大的环保痛点。”如今金磨坊占地180亩的厂区,正是当年500㎡作坊的360倍。
产品革命
三次技术攻坚,把“湖南辣味”做进了东南亚超市
在金磨坊的产品展厅里,一款汤泡臭豆腐的包装格外特别——不像传统真空包装那样硬邦邦,它摸起来略带弹性,撕开袋口,一股类似现制臭豆腐的坛香扑面而来。“为了这口气儿,我们磨了8个月。”罗光辉拿起产品介绍,以前用传统真空包装,臭豆腐会被压得紧实,口感像豆腐干。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想出新的充氮方式:抽离包装里的空气后,注入高纯氮气,既能保住豆腐的软嫩,又不用加防腐剂。如今这款汤泡臭豆腐进入“老婆大人”等零食系统,每月销量超2万件,有消费者评价“吃出了长沙街头小摊的坛香味”。
纯肉肠的诞生,更是一场“跟自己较劲”的过程。2017年,罗光辉发现市场上的肉肠大多淀粉含量高,顾客抱怨“吃不到肉味”。他当即决定:“要做一款‘真肉肠’,淀粉含量必须降到5%以下。”罗光辉带领团队走访12家屠宰场,最终选定湘西黑猪后腿肉,通过酶解技术将淀粉含量控制在3%以下。“当时生产线改造花了800万,有人说不值,但现在这款产品占销量42%,柬埔寨超市里跟双汇摆在一起卖。”罗光辉打开手机里的海外经销商反馈,金边某超市的照片显示,金磨坊肉肠因淀粉含量低,售价是当地产品的1.8倍仍供不应求。
纯肉肠凭借技术突破打开国内外市场的经历,让罗光辉更加确定了“技术创新+品类拓展”的发展路径。2024年初,金磨坊与湖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合研发风味剁辣椒,选用浏阳本地牛角椒搭配山茶油,经过180天发酵工艺调试,辣度较传统产品降低30%,更适配华东及海外市场。“样品已送上海、广州20家商超试销,复购率达68%。”罗光辉透露,这款产品是公司挂牌后首款新品推向市场。
资本化深思
冲刺上市不是为“圈钱”,而是为谋长远
眼下,公司已顺利在新三板挂牌,罗光辉紧接又着手忙着努力推进企业IPO上市。“走资本市场道路不是为了‘讲故事圈钱’,是为了让企业更规范,给1100名员工一个稳定的未来。”
推进上市,罗光辉更注重借资本化完善产业链。近年来公司已持续投入三千余万元扩建生产线,引入国际先进灌装、包装等机器设备,提高产品品质。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先进生产线、现代化仓储物流等固定资产投入力度。“以前靠经销商铺货,现在要建自有海外仓。”罗光辉指着越南仓储中心规划图介绍,该中心建成后可覆盖东南亚主要市场,缩短交货周期至72小时。
如今,罗光辉偶尔会回到黎托小作坊旧址——那里已成为长沙高铁南站的商业综合体,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厂房痕迹。“1998年开超市时,最大的梦想是日销1万元;现在企业日均营收超170万元,是当年的170倍。”他望着生产车间里忙碌的年轻工人,眼中满是期待。“未来三年,要让‘湖南辣味’通过资本市场走向更多国家,不是要做‘最大’,而是要做‘最懂辣味、最守品质’的企业。”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