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9日讯(通讯员 胡子怡)9月16日至18日,以“非遗焕彩 湘品出海”为主题的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在怀化盛大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携十余个特色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涵盖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特色美食及酿造技艺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凭借丰富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更在非遗出海方面取得了务实成果。展会期间,湘西非遗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观众参与体验的热情高涨,生动展现了湘西非遗的鲜活活力与浓郁民族魅力。
传统医药受热捧,义诊体验传温情
活动中,湘西传统医药采用“实用体验 + 文化传播”模式,成功圈粉无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盈盈在现场开展小儿推拿义诊活动,针对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为家长们提供专业的调理方案,并示范教学推拿手法。
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贵兴则展示了多部位诊脉技艺,同时推出苗秘熏蒸包、苗药泡脚包等产品。草药散发的清香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咨询选购。
手工技艺显匠心,千年底蕴引赞叹
手工技艺展区堪称湘西非遗的核心展示窗口。踏虎凿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铁骑,手持一把纤细至0.3毫米的细刻刀,在鲜红的宣纸上精准凿制出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令人叹为观止。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杨洪江,以柔韧至0.5毫米的银丝为原料,娴熟地演示“掐丝”“填丝”等核心技法。只见银丝在他指尖翻飞,尽显深厚功底。展柜中那件直径仅5厘米的“喜上眉梢花篮”银饰,花丝纹路细腻精巧,宛如发丝一般。
湘西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姚元飞,选用优质的湘西楠竹,历经12道精细工序,制作出细至0.2毫米、透光可见的竹丝,再精心编创成竹丝扣瓷茶具、牛皮竹编包等精致产品,尽显匠心独运。
土家族织锦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丽萍,带来了织锦旗袍、披肩、车枕等20余种文创产品。她将传统“西兰卡普”纹样巧妙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织物色彩浓烈鲜活,纹样中暗藏的祈福寓意让产品更具温度,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张林秀展示的“芭排”织锦,采用“通经断纬”的古老挖花工艺,展现出仡佬苗族独有的粗犷与古朴审美。
凤凰扎染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以湘西本土蓝靛草为原料的染色工艺。白布经扎结、浸染后,展开便是独一无二的蓝白晕染纹路,如梦如幻。
湘西苗绣传承人易华创立的“山谷居民”品牌,带来了苗绣银饰吊坠、精美绣品等。该品牌将传统苗绣纹样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结合,此前还曾与宝马、优衣库等国际品牌合作,成功推动苗绣走向国际舞台。
匠人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观众们围在展台前近距离观看,真切感受到了湘西手工技艺的精湛与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风味非遗勾回忆,养生佳酿受青睐
湘西特色风味类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从清新茶饮到传统糕点,再到醇厚佳酿,全方位唤醒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在“湖南非遗生活荟(茶酒瓷韵)”专区,土家族莓茶格外吸睛。传承人现场冲泡的莓茶,茶汤澄澈清亮,呈浅黄绿色,入口先微苦而后迅速回甘。其富含黄酮的养生特性,吸引了众多注重健康的观众驻足咨询。
保靖邓记洗沙月饼第四代传承人邓燕详细讲解了制作工艺。这款月饼用本地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还原了老湘西中秋的味道,勾起了不少人的儿时回忆。
酿造类非遗同样人气十足。在酒鬼酒酿制技艺展区,该项目传承人余冰向游客介绍,其酿酒技艺源自明清“湘西烧酒”,独特工艺成就了馥郁香型。酒的包装融入民族元素,兼具饮用与文化价值。
签约拓渠促出海,非遗好物向未来
9月16日下午,“非遗新浪潮——湖南非遗出海商品交易会”正式启幕。湘西多家非遗企业携苗绣、织锦、酒鬼酒等核心产品参与,与东盟商协会代表、电商平台负责人等进行对接,以“签约+落单”模式推动“大张家界国际旅游区非遗好物”走向全球。
此次参展,湘西非遗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又彰显了巨大的产业潜力,为非遗活态传承与跨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未来,湘西州将深化非遗保护,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对接,让千年非遗“走得更远、活得更火”。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胡子怡
编辑:向婉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