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婴幼儿突发哭闹呕吐!肠套叠六小时黄金救治期至关重要

来源:红网 作者:小姿 编辑:李茜 2025-08-28 11:16:3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28日讯(通讯员 小姿)近日,长沙泰和医院儿科接诊了婴幼儿肠套叠病例,其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呕吐、血便等,若超过24小时未处理,手术风险将显著增加。专家提醒家长需掌握关键识别方法与急救要点,一旦疑似发作应立即就医。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引发肠道梗阻和血运障碍。被卡住的肠管可能缺血坏死、导致肠穿孔,甚至危及生命。该病高发于3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以6-36个月婴幼儿居多,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最典型的信号就是阵发性哭闹。”专家强调,患儿往往突发剧烈腹痛,表现为哭15-20分钟后安静片刻,如此循环。其他危险信号包括:初期呕吐食物残渣,后期吐出黄绿色胆汁;右上腹可触及香肠状包块;约60%患儿在发病6-12小时后排出特征性果酱样血便。

值得注意的是,约15%患儿症状不典型。早产儿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这种“安静型”肠套叠更容易延误诊治。专家特别提醒,若发现孩子同时出现哭闹、呕吐两大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

救治时效直接决定预后效果。临床统计显示,在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而超过24小时则骤降至40%以下。专家给出急救要点:立即禁食禁水,记录症状细节(建议拍照),保持侧卧位转运,选择有小儿外科的医院。

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肠套叠的具体病因,但已确定多个风险因素:季节交替时发病率升高30%;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发病风险增加5倍;辅食添加不当也是常见诱因。专家建议家长做好三点预防:科学添加辅食、注意腹部保暖、及时治疗肠道感染。

“这个病最怕‘观察看看’。”长沙泰和医院儿科专家强调,肠套叠每延误1小时治疗,肠坏死风险就增加3%。特别提醒家长,切勿尝试热敷、按摩等土方法,这些操作可能加重病情。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早期确诊的患儿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治疗,90%以上可避免手术。

来源:红网

作者:小姿

编辑:李茜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646942/62/1523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