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园里的戏曲美育课堂: 清水塘绿地小学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康希 视频 蒋玉玲 实习生 汤倩文 通讯员 陈晓兰 编辑:陈左忆 2025-07-14 17:26:5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康希 视频 蒋玉玲 实习生 汤倩文 通讯员 陈晓兰 长沙报道

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绿地小学,一堂别开生面的戏曲美术课正火热进行。孩子们或专注绘制戏曲扇面,或巧手制作翎子、云肩,教室墙面挂满稚拙却生动的戏曲人物画,展柜里陈列着师生共创的戏帽、道具——这间由师生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戏曲文化教室,成为校园美育的生动缩影。

1.jpg

环境浸润: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

近年来,清水塘绿地小学多次举办戏曲主题美术展,集中展示学生绘制的脸谱、服饰及手工艺品。学校以“环境-课程-实践-展示”四位一体模式推进戏曲美育。据学校副校长邱婷介绍,戏曲教室集中呈现学生创作成果,使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2.jpg

戏曲教室更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带着“孩子气”:戏曲拼图,戏曲头饰,戏曲脸谱……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展上,美术教师彭薇观察发现,“从画到做再到演,孩子们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成了传统文化的‘创作者’。”彭薇笑着说,这种实践让艺术素养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3.jpg

课程活化:儿童视角转化非遗基因

近年来,清水塘绿地小学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常态化非遗进校园、戏曲社团建设、构建“戏曲+”校本课程体系等举措,让戏曲艺术薪火代代相传。

7.jpg

学校着力构建戏曲美育特色育人体系,积极参加首届中华戏曲美育教学展示活动、全国及湖南省艺术展演等活动,并在戏曲国培项目中分享美育智慧与实践结晶。同时,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接待新疆教师团深入交流,共享美育成果。学校还定期邀请戏曲名家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戏曲之美。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宏琳将戏曲美育核心锚定“活态传承”,这种“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的浸润模式,让千年戏曲化作童年趣味实践,未来将深化“戏曲+多学科”融合,推动这一文化“活水源”浸润童心。

来源:红网

作者:康希 视频 蒋玉玲 实习生 汤倩文 通讯员 陈晓兰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646941/58/1512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