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美团在京举办“骑手疲劳管理”为题恳谈会,就此前试运行的“防疲劳机制”试点情况,邀请一线骑手、专家、媒体代表等提出建议,探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的骑手权益保障举措。
防疲劳机制旨在探索新就业形态下最大程度符合骑手权益保障的模式,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美团在华东区域进行多次小范围试点与迭代,策略为“骑手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跑单超过12小时将强制下线”。
不过在恳谈会上,多位一线外卖骑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有骑手表示,自己工作时间是早八点至晚八点,去除中午休息、吃饭时间,每日实际跑单时间在八小时,按照现有的防疲劳规则,并不会影响工作。亦有骑手反映,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大,自己每天要干12个小时以上,一个月能赚一万多。但如果防疲劳机制将上限设定为八小时,他会选择跨平台跑单或再从事其他兼职。
针对上述问题,与会的多位学者、媒体代表与一线骑手展开详细恳谈,并就下阶段防疲劳机制的改进提出具体意见。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分析,外卖骑手工作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效应,首先应当厘清骑手疲劳是高峰期单量过多还是工作时间过长所致,其次,骑手的疲劳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的,也有待具体分类,不同的成因和分类要对应不同的策略。
“如果骑手在跑单高峰期疲劳,那就需要配备更多骑手。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疲劳,那平台可以提醒骑手,却难以直接管理。”邱泽奇教授坦言,骑手一天干多少小时是劳动者自主决定,“这个疲劳问题,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如果大家不在他们的处境,是体会不到挣1块钱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陈龙则以自己过往跑单调研的经验举例:骑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午晚高峰,其余时间可以自主调节工作节奏缓解疲劳。而且不少前来跑单的劳动者都有较大经济压力,单纯限制跑单时间未必能解决过劳问题,“如果限制8小时,他们一定会找别的事干的,而且很有可能别的工作岗位上过劳然后倒下了。”
恳谈会现场,多位学者坦言在试点推广防疲劳机制中,要尊重劳动者的自主选择。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表示,疲劳管理应重视骑手的自主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8.5小时,“如果按五个工作日算,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8小时,这背后是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意愿在推动。”
“不同的骑手适应的劳动强度不同,在关键的规则制定过程中,需要有机制让骑手参与进来,能够为自己发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周禹认为,骑手职业的一大特征是“多劳多得”,收入可计量、透明化、公平化,因此不能简单以“内卷”视之,要尊重骑手的增收意愿。更关键是,骑手劳动的自主性也应该体现在对决策的参与中。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阎天表示,要真正落实对骑手劳动强度的有效监管,未来还是要从原则角度理清问题,包括保护健康脆弱劳动者的“底线原则”,对骑手职业与其他非全日制用工一视同仁的“平等原则”,以及尊重劳动者自主性的“自愿原则”。
邱泽奇建议,可以尝试将“触发12小时强制下线”规则取消掉,看实际超长时间跑单人数到底有多少,“如果这部分人数特别多,那确实是出于生活所迫,你限制他们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张成刚则建议未来疲劳管理可以从工时、休息休假和劳动定额三个维度进行规范。
不过,从美团此前披露的华东四省市试点数据来看,12月17日-12月19日期间,触发“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休息”的骑手仅占0.18%,为极小部分个案;99.82%的正常跑单骑手不受影响。试点区域内,各城市骑手平均跑单时长在5.18-6.22小时之间。试点效果初步表明,防疲劳机制不影响绝大部分骑手正常跑单。
美团方面表示,将认真对待批评建议, 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建设防疲劳机制,未来也会继续倾听社会各界声音,用实际行动推动骑手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据了解,今年美团已在全国召开骑手恳谈会89次,覆盖80多座城市,收集33条有效问题,有80%已推进落地解决或正在试点。在北京、重庆、山东、湖北等地省级工会指导下,美团围绕薪酬发放、安全保障、友好社区、健康服务、常态化协商机制等方面进行协商,持续推进骑手权益保障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隽蒙
编辑:李茜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