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穿越历史长廊 文和友美术馆为你呈现半个世纪的影像记忆

来源:红网 作者:向婉 实习生 黄紫嫣 编辑:李茜 2019-09-27 23:02:02
时刻新闻
—分享—

1949年的江苏南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婉 实习生 黄紫嫣 长沙报道

70年,沧海桑田,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中国的点滴变化,烙印在时代的记忆中,定格在摄影师的影像里。

1949年的城市面貌;1957年的黄包车;1980年的集市;1990年的上班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和友美术馆、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谢画廊将联合欧洲著名利西摄影博物馆,于9月28日,唤醒已经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影像记忆。

届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等七位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将在文和友美术馆集中展示,近100幅摄影作品罕见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脉络及生活原貌。

北京的公共图书馆,1957©马克·吕布

走进1949年—1990年 去看你没见过的美好瞬间

1949年—1990年,正处胶片时代,被摄影师们称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过去,因为器材、对摄影的理解等诸多不可控因素,摄影师是稀少的“物种”,在那个年代,照片没有后期,拍摄没有高科技辅助,全凭过硬技巧,一张佳作可谓是百里挑一,而能够被收藏,自然是经得起时间检验,也正是因为摄影门槛高,保存难度大,最终“存活”下来的历史影像自然少之又少。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中国百姓来说,能拍一张照片都极为奢侈,所以,大多有着中国历史记忆的影像资料,都保存在外籍摄影师的相机中。”谢画廊艺术总监王溪表示,这也是此次艺术展的价值所在。

上海妇女工作组,1978年©英格·莫拉斯

而另一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此次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来源于欧洲著名利西摄影博物馆,是积累了多年的藏品,均是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大师新闻、影像作品的历史原稿,照片留存有十足的年代气息,而每一张作品都是在当时环境下几十张拍摄中的精准定格,背后蕴藏着摄影师对中国的情感,对人文的理解。

这些历史影像之所以重要,不仅还原了各个时代下的中国风貌,凝固了历史以便后人能了解历史,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摄影师在中国行走、拍摄,对中国感知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从卡拉奇到中国上海的首航,1964年©勒内·布里

此次展出的照片不仅包含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等重大历史事件,还有微观视角、温情的作品,大到国家翻天覆地的改变,小到国民生活的改善,其中就有记录亚洲文化的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20余幅摄影作品,完整记录了其在中国行走近50年的历史记忆,每张作品直击观者心灵,让你深入浅出地品味没见过的影像中国。


广州文化公园的玩牌人,1983年©️久保田博二

巧合下的思想碰撞 成就一场时代视觉盛宴

很多的美好都来自不经意间。

2018年一场看起来不那么正式的见面,以及随意的思想碰撞,在一年后竟促成了此次文和友美术馆的首展。

王溪回忆,来自奥地利的策展人之一Peter Coeln曾来到长沙,与自己在文和友进行了一次“小龙虾”之旅,对老长沙龙虾馆一年超600万客流量的数据感到震惊,并感叹艺术展有限的人气,引发两人对艺术融入商业中心可行性的探讨。

都说无巧不成书,而玛格南图片社成立70周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文和友尊重、了解艺术的前提下,三方针对此次艺术展进行思想碰撞,并一拍即合,于是成就了一场有着时代音符的视觉盛宴。

作为此次策展人之一,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何鹏表示,文和友的企业文化就已经实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艺术展只是将多方对艺术的理解进行整合升级,从场景设计、美陈设计、照片选取,都是围绕某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还原,所以,展前沟通非常融洽。

美术馆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引领艺术,把好的艺术带到城市里面,供人们去观看、了解,同时让艺术进入生活,抚慰心灵。此次艺术展能快速实现并落地,与文和友对艺术的重视密不可分。“美术馆这一业态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让艺术之光照到城市里面,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王溪如是说。

开幕式时间:2019年9月28日

展览时间:2019年9月28日——2019年12月08日

展览地点: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36号超级文和友6楼文和友美术馆WhyArtMuseum

主办单位:文和友美术馆 红网

协办单位:利西摄影博物馆

支持单位: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利东画廊

来源:红网

作者:向婉 实习生 黄紫嫣

编辑:李茜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2019/09/27/607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