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11日讯(记者 唐频辉 通讯员 陈健)近日,济南茶/旅/企/媒联盟40名代表来到茶乡古丈,现场观摩古丈开茶节的盛况,体验古丈茶旅文化,期间还将组织两省三地茶商、茶企和旅行社开展资源对接会,共同挖掘“主动造血”式的精准扶贫合作空间。
随着2019中国(古丈)第三届茶旅文化节古丈茶旅资源济南推介会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古丈县茶旅文化产业、古丈县脱贫工作取得真真正正的成效。
2017年2月,济南对湘西正式启动东西协作、精准帮扶。据了解,自济南高新区帮扶古丈县以来,始终坚持资金项目齐支持、扶持扶智同推进、政策感情双投入,仅2018年整合援助资金达3220万元,共实施合作项目21个,带动古丈县贫困人口345户1419人脱贫,受益人口达1557户6522人,为古丈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支撑。
2019年,古丈县将与济南高新区进一步强化扶贫对接,抓实扶贫协作项目;高新区将在社会扶贫、消费扶贫等领域加大对古丈县的帮扶力度。
绿色科技 打造第一生产力
不到15万人的古丈县,是湖南省人口最少的县,却拥有16万茶园面积,人均茶叶亩平面积全省第一。在这里,7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8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90%的村寨种植茶叶。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1万吨,涉茶企业43家,个体经营户105户,为引导促进茶产业,实行行业自律,相继成立了13家村、镇、县茶叶协会组织。茶,早已深植古丈文明,成为最闪亮的产业名片,最有力的发展引擎,最重要的经济命脉。
为推进茶园有机种植,2018年3月,古丈县政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签署协议,开展绿色防控示范。第一批在全县7个镇13个示范点建立了1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天地友好型杀虫灯、数字化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防控措施。
这,不过是古丈以科技推动有机茶园建设的一项举措。
以科技兴人才——组织科研人员上门开展茶叶技术培训,选派200余名农技干部、专业大户和企业负责人到高等院校学习茶学知识,共培养茶叶技术骨干1800余人、茶艺人才150余人。
以科技促有机——加快基地从传统培管模式向生态绿色有机转变。36家企业及茶叶专业合作社完成有机茶认证工作,建立有机茶园4.1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27%,位居全国前列。
以科技强标准——建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红、绿茶地方标准体系,先后完成“古丈毛尖”QS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古丈毛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产品分级、质量安全有据可依。同时加强高标准红、绿茶智能生产线建设,全县名优茶加工总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茶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
以科技创产品——跳出了只做绿茶的单一路径,变传统的一季采茶为春、夏、秋三季采茶,成功开发出了古丈红茶、古丈黑茶、高纯度茶多酚、古丈参茶、青龙茶等新产品……赋予了古丈毛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科技,真正成为茶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工匠精神 筑就核心竞争力
“手工制茶最考验制茶师的功力。揉搓的轻重、火候的大小、翻炒的时长……都要根据茶叶的性状来判定,到不到位全凭手与茶碰触后的感觉。”68岁的张远忠是第三届“斗茶会”金茶王,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善言辞,说起心爱的茶来,却妙语连珠、头头是道。
80年代,正是张老与制茶师们反复探索,改进了古丈毛尖制茶的关键工艺,成就了古丈毛尖紧、细、圆、直的特性,使其在当时以卷曲形为主的绿茶中脱颖而出,一炮走红。50年来,他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泡在茶里,奔走于茶园、作坊、茶市间,种茶、制茶、品茶,授徒传艺,以专注、坚守传递着“工匠精神”。
“像张老一样有本事的茶王,我们古丈可不少。”县茶叶局局长刘洁琼言语之间,满是自豪。古丈是老茶乡,早在80年代古丈毛尖就闻名遐迩,一代代的师徒传承,口传心授,为古丈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制茶工匠。
从2000年起,县委、县政府组织“斗茶”大会。由茶师现场炒茶,同台竞技;由来自省里、全国的茶叶专家‘盲评’。作为全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气象最浓的一桩茶事盛会,斗茶大会成为培养人才、争先创优的最好平台。10届斗茶大会,不仅斗出了一批茶圣、茶王,也斗出了古丈茶人的精气神。
第四、五、九届茶王向春辉,每次炒茶都会自己品尝,如遇到口感不好的成品茶他立即会选择倒掉。他说,“制茶的秘诀,就是用心和悟性。”
第七届“金茶王”向仍坤,专心做茶30年,他制的样茶曾拍出了18.8万天价。
第八届金茶王向顺亮,手生六指,却能在一招一式中完美诠释古丈毛尖“紧、细、圆、直”的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六指茶王”……
品牌塑造 提升茶叶发展力
春秋茶业妙古金有机茶园、青竹山茶业有机茶园、牛角山茶业有机茶园、英妹子有机茶园、盘草源头河茶业有机茶园五大有机茶,全面展示古丈茶园魅力;首届《最美茶艺师》选手亲临古丈,带领观众领略古丈毛尖之美妙;茶频道等多家平台在线网络直播,“古丈茶?E时代”茶频道微商城与盘古电商平台同步开展春茶预售,开园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30.47万人,购买交易订单达到5000单……
这是2018年3月古丈毛尖春茶开园直播的盛况。
品牌是产业的名片,打响了品牌,产业才有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17年、2018年,古丈整合春茶开园节、斗茶大赛、春茶推介会、中国有机茶高峰论坛等主题活动,创造性推出了两届茶旅文化节,每一届都引爆了湖南茶叶市场。
“别看古丈是个老茶乡,品牌意识、市场意识非常超前。”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准评价。
这个“超前”,体现在品牌创建申报上。翻开古丈茶的“荣誉簿”,一系列重量级奖项让人惊叹:“莱比锡国际金奖”“2014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2015年“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中华文化名茶”称号。古丈毛尖、古丈红茶先后获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是全省唯一一个双茶品牌入选地标产品的区县。古丈县也多次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茶叶百强县”“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及全国茶叶标准化工程示范县。
这个“超前”,体现在品牌宣传推介上。早从2008年起,古丈就开展了万人品评会、茶歌会等一系列创意推介活动;2013年以来,更是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先后成功举办斗茶会、茶文化节、茶歌大赛、茶产业微视频大赛及“古丈毛尖”中国行等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引人注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古丈一方面搭建“传统市场”平台,在县内建立茶叶专业市场“茶文化一条街”,鼓励茶企在省内外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开设实体店,目前已在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30个,部分茶产品出口到欧盟、美国、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古丈毛尖官方网站,在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城开设旗舰店。
正是一次次“超前”,让古丈茶在市场中步步领先,发展动力十足。
茶旅融合 增强产业带动力
“竹溪湾茶文化主题公园是我们近年来打造的众多茶旅项目之一。”古丈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周大钊介绍,古丈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为整合资源,做强产业,近年来,古丈县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全面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紧扣红石林、坐龙峡、栖凤湖、高望界、天桥山等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
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发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
以打造“武陵茶都”为目标,在新区规划建设茶叶博物馆、茶叶休闲广场、茶叶主题公园、茶乡影剧院、茶叶交易中心、茶乡旅游接待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按照“一廊四带”布局,着力建设百里生态有机茶廊、十里茶园休闲观光带、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带、茶叶旅游示范带、高山云雾有机茶产业带,努力打造茶旅精品游线。
高望界、青竹山、杜家坡、牛角山等一批茶旅融合项目相继问世,不仅成为古丈吸引茶商、游客的重要资源,更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牛角山夯吾苗寨,自2008年发展茶旅融合项目以来,十余年时间,村里年人均收入从不足800元增长到10000多元。目前,村里每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7个村6000多人,通过土地流转、在茶旅项目上务工、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
“茶旅融合提升了茶叶产业效益,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周大钊副县长表示,2018年,古丈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该县成功获评“国家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湖南省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世界生态古丈茶”,全年完成茶叶生产加工8287吨、产值9.37亿元,分别增长11.4%、19.9%。为古丈茶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好契机。到2020年,张家界至吉首、怀化高铁通车之际,古丈茶旅融合要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来源:红网
作者:唐频辉 通讯员 陈健
编辑:夏菁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