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湘菜大师王伏明:用心做湘菜,厨德当为先

来源:红网 编辑:夏菁 2018-11-12 15:44:38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1112111014.jpg

红网时刻11月12日讯(通讯员 张良甜)中国有两句老话,说得既精炼又入心。一句是:“民以食为天。”另一句是:“食色,性也。”这两句话里,都有一个“食”字。这个“食”,指的是吃饭,即填饱肚子。人活着,首先要吃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是活下去的前提。

温饱解决以后,吃饭就变得讲究起来。于是,又有了一句古话,叫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然,食物做得再精细,普通家庭“煮妇”凭经验做出来的依然只能称为“粗茶淡饭”“家常便饭”而已。真正要把饭菜做得精细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还是要靠专业化的厨师,甚至要靠技艺精湛、厨德高尚的大师。今天专访的王伏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厨艺大师。

王伏明,中国烹饪大师,湖南省湘菜研究所湘菜大师。由于多年专门负责为来湘调研考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菜,又被业内称为“御厨大师”。他出生在农村,15岁开始学习厨艺,从南县招待所干起,21岁时被省委接待办看中,调入湖南省委接待处,先后师从湘菜传人石荫祥、聂厚忠两位大师,进步神速,名扬天下。在近半个世纪的厨师生涯里,他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参与各类评比,把一个中国厨师可以获得和可能得到的奖牌、职称与荣誉称号全都拿到了。如今虽已退休,但退而不休,仍然坚持在为湘菜水平的整体提升尽心尽力。

一个厨师,能够做得如此成功,靠的是什么?王伏明大师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厨德”。难道品德真的能够当饭吃?他说:“做教师的讲究师德,做医生的讲究医德,做厨师的也要讲究厨德。顾客吃进去的每道菜里面,都含有厨师的品德成分。”

怎么理解这个说法呢?他说:“做厨师,全靠用心。做菜如同做人,每个环节都用了心,厨艺自然就会长进。首先,做厨师的,必须穿戴整齐,干干净净进厨房,并且在烹饪过程中始终保持案板和灶台的整洁,要让自己和他人随时都看着舒心,这叫自律。其次,要研究食材,仔细辨别原材料的特性,然后才能决定该怎样清洗,怎样切割,怎样处理,又可以跟哪些配料搭配,可以用大火炒还是小火炖,这叫敬业。再次,要研究顾客,根据顾客的年龄、口味习惯、专门要求等因素来决定做菜的火候与上菜的顺序。有长者吃饭,就要煮得烂一点;有不能吃辣的江浙上海人就餐,就要少放甚至不放辣椒;冬天里,就需要把炖煮的菜先上,炸炒的菜后上;夏天时,就可以采用相反的上菜顺序。这叫尊道。最后,要爱护同事,在徒弟、助手、传菜员面前,不以权威自居,更不颐指气使,要和颜悦色地说,手把手地教,通盘考虑分工合作,在厨房里形成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家都有归属感,这叫乐群。”

那么,菜的色、香、味、形也是靠厨德提升的吗?王大师说:“看重厨德的人,对自己会十分严格,干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执着,并且会替顾客着想。心里装着顾客,就是最基本的厨德。所谓色、香、味、形俱佳,在我们业内看来,仅仅属于这道菜的外在特征,其实就是一个技术活而已,根据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规律,大部分厨师都可以做得到。难以做到的倒是体现这道菜的内在本质要求:天然、健康、营养和低成本。我认为,厨师的心思,要多放在这个内在本质之上。我们湘菜,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从排名第六位做到了目前的排名第二,同行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要在排名上实现最后的突破,需要在‘厨德’二字上多做文章。厨德问题不解决,湘菜档次的提升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点都不假。听了王伏明大师对“厨德”的解释,我们对湘菜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听到王伏明大师对湘菜的四大内在本质要求的阐述,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都可出状元”!

来源:红网

编辑:夏菁

本文为消费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ife.rednet.cn/content/2018/11/12/74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