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消费陷阱如何避 维权专家给建议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李茜 实习生 陈思思 2019-08-02 10:41:11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半年时间过去了,您作为消费者,花的钱是买到了享受还是买了罪受?近来,包括中消协等各级消费维权部门相继出炉了上半年度消费投诉举报受理的数据。从数据分析情况来看,消费者在健身服务、汽车消费、网红食品消费等八大领域体验感较差,权益被侵犯感强烈。这些消费陷阱要如何闪避,不妨听听消费维权专家的建议。

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八大领域

记者从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长沙12315指挥中心共接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1.3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03.71万元。其中,投诉2万余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3.39%;举报4437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7.87%。

来自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者投诉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售后服务问题占30.5%,质量问题占24.9%,合同问题占19.3%。与2018年同期相比,售后服务、质量、价格、安全问题有所上升,合同、虚假宣传、假冒、计量问题等有所下降。

从投诉热点来看,今年上半年,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体现在汽车类投诉,餐饮住宿类投诉,服装、鞋帽质量问题,日用商品类投诉,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质量,售后服务问题,预付费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及网红食品安全问题等八大类。

汽车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引分歧

说起上半年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汽车维权事件,以西安奔驰引擎盖上的哭诉事件最有影响力。该事件将汽车销售行业的产品质量缺陷、经销商销售套路以及售后陷阱均暴露出来,激起一轮交通类投诉高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交通工具类投诉3.2万件,涉及汽车的投诉1.6万件,同比上涨26%。

长沙市民梁先生也遭遇到汽车消费方面的糟心事。他购买的轿车在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与4S店协商解决却被拒绝。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他的投诉后,安排工作人员对其车辆进行现场查验,发现车辆可以排除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市场监管人员联系了4S店售后负责人,并就车辆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沟通。最后,4S店承诺对梁先生的车辆免费维修。

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来看,汽车方面的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销售时隐瞒汽车真实情况;汽车本身质量不过关,保修期内就出现问题;维修质量差,售后服务无保障;与汽车销售捆绑在一起的金融贷款、车险购置等也是投诉的焦点之一。

专家提醒:消费者如何避坑呢?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消费维权专家建议,市民在选购汽车前,应详细了解商家优惠、降价让利的实质内容,防止名为优惠让利、实则降配置换车型的陷阱。在预付定金时要谨慎,最好不要一次性提前预付全部车款。选好车型后,一定要在合同中将购买汽车的品牌、型号、配置、价格、付款方式、保质期限、交车时间等通过文字的方式予以明确,以防出现消费纠纷时口说无凭。车辆交付时,消费者要仔细按照交接内容逐项进行验收,确定没有问题才能签字,因为用户签字后发现瑕疵,有些质量纠纷就很难再分清责任了。此外,要保留购车凭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商家取得联系,不可私自拆装汽车零部件,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免因不正常使用造成车辆损坏,导致无法索赔。

健身服务预付款消费是投诉重灾区

随着市民在文体娱乐消费方面投入的增加,预付款消费是近年的消费投诉重灾区。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受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1.45万件,投诉量同比上涨1%。其中,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涨72.6%。

先付款后消费的形式,往往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者卷资跑路、经营者通过种种方式限制消费等侵权行为。今年年初,曾是长沙健身行业一面旗帜的海东青健身俱乐部突然停业,数千名会员走上预付卡维权之路。

市民夏先生在长沙一家连锁健身机构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花了近万元购买了健身年卡。当他走进健身房时发现,健身机构工作人员描述的游泳池、动感单车均没有。他提出退款要求被拒绝后,便将此事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

专家提醒: 消费者要摒弃占便宜的思想,预付要理性,不宜一次性预付过多费用;要签订合同,让商家用白纸黑字将承诺记录下来,特别是要注意一些限制性规定,不要被经营者的各种优惠条件所迷惑;要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不合理的条款及时纠正,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依据和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连锁机构给出的“预付消费可以通用”的说法,对于商家这样的承诺,消费者要当场向其他连锁门店进行核实,并将承诺写入补充协议中。

网红食品频频被曝安全问题

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食品类投诉同比上涨25.8%,部分商家销售过期食品或即将过期的食品、保质期内食品因保存环境不适出现变质、食品生产资质不具备、食品包装标签标识不齐全以及夸大宣传功效虚假宣传等,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频频被投诉、被曝光的网红食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引发公众对“如何有效监管网红食品”的思考。

00后消费者李珍认为,网红食品就像一个标签,充满个性,她和小伙伴排队一两个小时买到一款奶茶或等到一盒糕点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拍照、发朋友圈,至于食品本身是否标识齐全、卫不卫生、生产者的资质如何,他们很少去了解。

专家提醒:网红“双蛋黄”雪糕抽检显示大肠菌群超标,小清新网红餐饮店“一笼小确幸”售出的食品存在沙门氏菌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长期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使用过期面粉……网红食品频频出状况,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者保持理性消费态度,对食品安全信息和经营场所资质等有着基本的判断,选择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商家,仔细查看食品的标签标识,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李茜 实习生 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