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提醒:烘焙食品、面点等食物均含“隐形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通讯员 胡韵婷 杨玲 编辑:李茜 2018-11-21 11:46:48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胡韵婷 杨玲

天气冷了,不少市民感觉胃口好了,似乎吃多点就不冷了。不少市民认为,只要吃不甜的东西,便不会长胖,也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对此,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皮银珍主任医师表示,许多吃起来不甜甚至是咸味的食物中含有的“精碳水”,进入人体肠道后成为葡萄糖,经人体快速吸收后可迅速使血糖升高,升糖速度与糖不相上下。

青少年 需警惕“口干、多饮、呼气为烂苹果味”

【临床案例】长沙某中学14岁女生禾苗(化名),身高1.56米,体重65公斤,其母亲患有糖尿病。禾苗平时喜欢喝可乐、吃鸡翅,口干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1年前,禾苗因突发呼吸急促、呼气为烂苹果味,入院治疗才得知患有1型糖尿病。

【专家提示】“糖尿病孩子初始症状易被家长忽略,当发现孩子出现口干、多饮时应引起重视。”皮银珍提醒,若等到血糖很高时才被发现,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从临床上看,青少年患者多为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致。但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城市肥胖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人缺乏健康常识或对孩子过分溺爱,一手拿可乐、一手拿鸡翅的“胖墩”逐年增多,是导致2型糖尿病孩子增多的重要因素。皮银珍表示,儿童不宜多喝含糖饮料,特别是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孩子。

此外,还要预防糖尿病患儿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因胰岛素绝对缺乏,目前只能以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方法治疗,并且还要完成血糖监测及计划饮食。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患儿生命;血糖控制太过,则可能出现低血糖症。

学龄时期的孩子学习任务重,体力和脑力消耗较大,糖尿病患儿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儿独自在外时,应随身携带糖果以备用。

准妈妈 35至39岁孕妇有20%患妊娠糖尿病风险

【临床案例】长沙某事业单位35岁的二孩孕妇刘女士,身高1.62米,孕前体重50公斤,孕期不喜甜食,但每日三餐饭量比怀孕前明显增加,同时还吃各种营养补充剂,妊娠32周体重达70公斤,孕中期常规检查时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刘女士纳闷,怀一胎时也是这样吃的,但没有任何异常,到二孩时怎么患妊娠糖尿病了呢?

【专家提示】目前,科学研究数据显示,30岁以下女性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约为6%,30岁至34岁的超过10%,35岁至39岁的有20%,超过40岁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达36%。妊娠糖尿病除了使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外,也可能使婴儿长成巨婴致难产,甚至还可能使胎儿今后面临肥胖,比一般人更易患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皮银珍指出,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首先,要注意孕期合理地摄入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肥胖孕妇每日摄入热量1000千焦左右。其中,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150~200克范围内,脂肪摄入量要限制在总热量的20%~25%,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在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同时,最好保证每日膳食纤维素摄入量超过40克,并增加维生素的摄取。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最好控制好体重后再妊娠,可避免出现妊娠糖尿病;而对于既往有糖尿病的女性准备妊娠,应到专科医院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后,遵医嘱再怀孕为宜。

此外,孕期也可进行适当的科学运动。在没有健康问题及产科疾病的情况下,孕妇可参加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力锻炼,太极拳、孕妇瑜伽、骑车等运动方式能促进孕妇健康。在保证充足营养、休息充分的前提下,每日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5天的运动为好。

上班族 日常饮食中要看清“隐形糖”

【临床案例】长沙某网络科技公司32岁的李先生,身高 1.70米,体重120公斤,平时爱吃烘焙食品和面点,因感冒后出现呼吸急促住院,经检查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自述从不吃甜食,很奇怪自己会得糖尿病。

【专家提示】许多人认为,吃起来不甜的食物,所含糖分一定较少,比带甜味的糖对血糖影响要小些。这是个认识误区,许多吃起来不甜甚至是咸味的食物,其中含有的“精碳水”进入人体肠道后,会转化成葡萄糖,人体快速吸收后会使人体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升糖速度和糖不相上下。

皮银珍认为,了解常见的“隐形糖”食物,对控制血糖水平有益。如市场上的面包、甜饼干中含糖量通常都在15%~20%;一瓶500毫升的可乐、一瓶35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其糖含量均在50克左右;即使是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

少吃“隐形糖”,皮银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日常少喝甜饮料。包括各种碳酸饮料、茶饮料、乳酸菌饮料、果汁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纯果汁也要少喝。

少吃烘焙食品。尽量不吃或者少吃面包、甜点、饼干、曲奇等甜食,自己做面包、点心时尽量少放糖。

日常饮食或烹调食物尽量不加糖。如喝粥、喝豆浆、喝咖啡等。

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看营养标签,尤其是那些标称“零脂肪”“低糖”“无糖”的食品,要注意看它的成分和营养素含量。另外,在食品标签中,还有很多食物其实也都含糖,如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通讯员 胡韵婷 杨玲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