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省工商局发布2016年《湖南省“双十一”网络购物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双十一”大促期间,超过四成商品在大促到来前进行了涨价。
超四成商品存在“先涨后降”
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双十一”期间,总计有23万余件促销商品出现了价格“先涨后降”的现象,占促销商品总量的42.35%。
省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陶健介绍,在存在“先涨后降”现象的23万余件商品中,45.57%是提前一个月提价,价格涨幅在30%以下的占总量的78.71%,涨价达200%的家居生活用品占商品总量的51.52%。
据了解,此次监测包括省外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省内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及独立网站等多种渠道。
成功完成购买商品占比仅六成
2016年“双十一”当天,省工商局以“神秘买家”的身份对选定的468组商品进行了下单购买。让人意外的是,26组商品无法付款完成交易,32组显示下架,105组商品在付款完成后被告知无货而退款,实际到货数量仅305组,占比约为65.2%。而在这305组商品中,因质量问题或七天无理由退货90组。
陶健透露,在此次进行检测的205组商品中,不合格率高达48.2%。这其中,汽车用品、婴童用品和箱包合格率较低,分别为20%、28.1%和33.3%。
他建议,消费者在网购时,应首先对购物网站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尽量在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所经营的购物网站(或APP),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对使用“最新”“独家”“完美”之类“违禁极限用语”类广告的网店或商品要谨慎。 ■记者 朱蓉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朱蓉
编辑: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