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业内人士预计,“海淘旺”“线下购”“村会玩”有望成为今年“双11”三大亮点,可为扩消费打开空间,同时也会“测试”出待补的短板。
消费需求升级:跨境电商或成最大热点
习惯了每年“双11”零点守在电脑前抢“五折优惠”的北京市民章霖,这几天正忙着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放进购物车。与章霖有类似想法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记者从各大电商平台了解到,相比往年大打价格战,今年不少商家转向主打特色商品、全球优选,满足升级中的消费需求。
阿里巴巴在“双11”前夕用其平台上沉淀的大数据勾勒了一幅“新消费群体”画像:在淘宝天猫月均消费超过4000元的用户已达800万人,比去年翻了一倍,旅行、运动、科技、文化类产品是这个群体的消费重点,这与过去网购“廉价”“劣质”的形象已大不相同。
正所谓消费引导生产。业内人士指出,“双11”海淘热说明中国消费需求升级方兴未艾,但国内的品牌打造、制造设计水平等并未跟上,“双11”海淘热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消费结构升级:O2O融合从买商品到买服务
京东入股永辉超市、阿里巴巴牵手苏宁……今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相继牵手结盟,预示着“双11”也将出现线上到线下(O2O)联动的特点,而伴随消费升级的步伐,餐饮、健康、金融等服务领域渐成O2O融合的热点。
苏宁上海浦东云店是苏宁在国内开设的首家“云店”,整合其线上的电商平台与线下门店资源。浦东云店店长潘正权说,除了购物,今年“双11”消费者还可以在店内获得美妆课堂、厨艺培训等体验,拓展了服务的空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成了线上线下的连接器,餐饮业、健身房、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甚至云计算服务也都加入“双11”战局,争享消费盛宴。
消费市场拓展:农村电商刚起步
“双11”倒计时,26岁贵州侗族小伙罗沙最近很忙。他是贵州铜仁黄道乡“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操盘手,网上有哪些合适的商品,碰到促销他可以告诉乡亲们,或是先抢购下来,让村里也能搭上“双11”这班车。
今年是农村电商参与的首个“双11”,像罗沙经营的这种村淘服务站,过去一年在中国27个省份的6000多个村庄落地。包括中国邮政、京东、阿里、苏宁在内的企业先后投身农村电商市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线上平台,和以邮政为代表的线下传统企业,正在通过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业内人士提出,如要持续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除了“工业品下乡”外,还需拉动“农产品进城”,让年轻人返乡创业留得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遥 王政
编辑: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