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谨防“隔年”冷饮。尤其是初夏时节,消费者要谨防一些流动摊贩、不规范的超市、食品店,将去年滞留的雪糕冷饮等放到今年销售。这些食品往往有变形、包装陈旧的特点。
二是谨防“捆绑”销售。一些商家往往把临期冷饮以“捆绑”“促销”“买一送一”的方式,夹杂于正常期限的冷饮制品中出售,消费者往往只注意主要产品的日期,或者误认为是同期产品,加之商家利用包装形式遮挡临期食品生产日期等伎俩,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三是谨防“诱惑”销售。个别不法厂商利用五颜六色的包装,甚至是随赠玩具、文具等伎俩,销售未经QS认证的冷饮制品,这些产品往往添加剂过量,甚至彩色包装本身含有害物质,销售不合格冷饮。
四是谨防“三无”销售。在学校门口、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叫卖小摊贩往往是拿水壶装的各色冷饮,只标明“草莓”“苹果”“鲜橙”等口味,一无成分标识,二无厂址厂名,不具备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甚至是颜料+香精勾兑而成,卫生质量毫无保证。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