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美育滋养乡土情 长沙大星学校让童谣声声入童心
2025-11-24 17:41:32 字号:

美育滋养乡土情 长沙大星学校让童谣声声入童心

编者按:“星城小画师”与开福区少年宫携手走进校园,以美育为支点,撬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教育创新。在开福区,学校通过“全员参与—分层进阶”的模式,将皮影、扎染、剪纸等非遗技艺深度融入课堂与社团活动。这些实践让学生的作品登上城市地标大屏,使美育从课堂延伸至公共空间,在孩童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城市注入鲜活的人文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康希 蒋玉玲 实习生 谭诗雨 通讯员 陈晓兰 长沙报道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嗲嗲……”每当这清脆的童声在长沙市开福区大星学校的校园里响起,便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作为长沙市“童谣非遗特色项目校”,大星学校正通过将美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童谣焕发新生的特色路径。

1.jpg

“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让童谣“响”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能原汁原味地感受长沙童谣的韵味,学校聘请了长沙童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颖强担任校外辅导员。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经典童谣的旋律,更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了解了童谣背后所蕴含的老长沙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冰冷的文字变成了富有生命力的音律,非遗真正“活”在了孩子们的口中,刻进了他们的心里。

2.jpg

“环境浸润”:打造童谣长廊,让文化“看得见”

漫步于大星学校的校园,一条独具特色的“童谣长廊”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打卡地。长廊两侧,以生动的绘画和质朴的文字,再现了老长沙人耳熟能详的童谣场景。这里不仅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一个开放的美育与文化课堂。学生们在课间徜徉其间,指认、诵读、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乡土文化的熏陶,实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环境建构。

3.jpg

“课程创新”:诵唱画演多元融合,让美育“扎根”

课程是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深度开发“童谣传唱”“童谣读写绘”“传统体育游戏”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将童谣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学校突破了单一学唱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诵、唱、画、演”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体验童谣之美。

孩子们在传唱中感受长沙方言的独特音韵之美,在创编和表演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乐趣。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更在他们心中植下了深厚的文化自信。美育与非遗传承相得益彰,实现了“润心育人、传承有声”的教育目标。

据大星学校校长凌敏表示,学校的初衷远不止于教会几首童谣,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浸润式的“活”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深植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种子。

如今,在大星学校,长沙童谣已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校园里最动听的背景音。这所开福区的特色学校,正以其创新的实践,让传统文化在美育的土壤中,绽放出新的时代之花。

来源:红网

作者:康希 蒋玉玲 实习生 谭诗雨 通讯员 陈晓兰

编辑:陈左忆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