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茶饮店购买含酒精饮品。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摄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杯微甜的奶茶能为“打工人”带去片刻休憩;而当皎洁的明月挂上枝头,人间烟火中,适度小酌则成为一抹点缀的亮色。
当前,“早茶晚酒”已成为部分都市人的消费选择。但当二者的边界逐渐模糊,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前有茶百道宣布经典白酒奶茶“醉步上道”回归,首日销量近12万杯;后有蜜雪集团以约2.97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正式跨界进入啤酒赛道……在“微醺经济”兴起的当下,新茶饮品牌开始拓展含酒精饮品。茶杯与酒杯的碰撞,究竟能为品牌划出第二增长曲线,还是成为噱头大于实质的“昙花一现”?记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奶茶+酒品,新奇搭配吸引消费者买单
带着愉快的心情漫步街头,经过地铁站附近的转角,白领吴小姐在一家别样的茶饮店前放慢了脚步。
“百香果汁的酸甜混着茉莉毛峰的清香,还有金酒和苏打水作为基底,口感一定很丰富!”她举起饮料杯品尝后表示,自己正好约了和朋友小聚,这款名为“悠然假期”的果汁起泡酒作为“烤肉搭子”再合适不过了。
在茶颜悦色旗下这家名为“昼夜诗酒茶”的茶饮店里,奶茶与酒品实现了组合。记者浏览菜单发现,该店贴心地将白天的茶单与夜间的酒单进行了区分,后者既包含适合初尝者、酒精含量较低的起泡酒、奶酒和黄油啤酒,也有酒感更重的水果精酿和烈酒。
该店店员介绍,吴小姐选择的这款饮品销量不错,属于“起泡酒系列”——大部分是以茶搭配基酒,酒精含量在0.5%~1%vol之间,“还有苏打水的加入,一口能喝到细密泡泡感。”
一旁的茶百道门店里,工作人员正用量杯称取白酒,倒入已制作好的奶茶中。据介绍,“醉步上道”是茶百道与泸州老窖的联名限定饮品,也是国内首个将白酒与奶茶结合的创新饮品,最早于2020年联名活动期间推出,以独特醇厚的风味融合引发关注,此次回归同样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实际上,放眼今秋的奶茶市场,酒元素的身影并不鲜见:除了醉步上道,茶百道还推出了“桂花系列”,桂花香梨酿、桂花香梨桃胶羹、酒酿芋圆奶绿里都有甜润的酒酿;茶姥姥大胆采用长沙特色的“小钵子甜酒”,小钵子甜酒汤圆鲜乳茶、小钵子甜酒·水牛鲜奶等各具风味;爷爷不泡茶则运用口感醇厚的孝感米酿,制作出荔枝冰酿、杨梅冰酿等一系列冰镇饮品。
新茶饮寻求增长空间,老酒业拓展消费人群
跨界形式千千万,这次为何轮到茶与酒?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新茶饮品牌还是传统酒业商家,都在通过这种合作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
经过10余年扩张,国内新茶饮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2024年市场规模虽突破3500亿元,但行业前五的市场份额就已接近40%,头部品牌增速普遍放缓。“茶饮目前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压缩利润,企业必须寻找第二曲线。”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国内酒水市场的结构性变革为新茶饮企业提供了又一出口,消费群体的迭代则创造了供需匹配点。
在酒类赛道拓展,新茶饮品牌仍有发展机遇。例如数据显示,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2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5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但热闹背后,传统酒业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年轻群体的消费吸引力仍较为有限。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年轻化”成为酒业发展潮流。85年至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和职场新人成为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年轻群体更热衷于轻便、轻量型,携带方便的“随身饮品”,奶茶等茶饮正是契合了这个需求而兴起。
同时记者发现,当酒品进军奶茶市场后,原本“高冷”的身段也放低了不少。以上述多家新茶饮品牌的酒类饮品为例,单价多集中在15元至25元之间,最高不超过30元。
一家茶饮店的果汁精酿。
追逐“微醺经济”红利,需突破场景化运营
不难看出,茶与酒的结合走俏,正是当下“微醺经济”受到关注的直观反映。但“茅台冰淇淋”等前例也提醒着市场,一时的流量并不能代表往后的长红,持续运营才能看出“真功夫”。
“茶+酒”的运营之道该怎么走?在不断创新产品的同时,打造消费场景,释放情绪价值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红餐产业研究院推出的《酒馆发展报告2025》显示,近年来,部分酒馆品牌以社区作为品牌感知的依托,通过提供融合社交、娱乐、休闲等多功能性的场所和活动,成为社区的重要公共空间,逐步构建品牌专属社群,将地理概念上的“社区”转化为精神交流层面的“兴趣社区”,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归属感,从而助力品牌打开市场、扎根差异化、实现圈层运营。
“昼夜诗酒茶”也正在进行这一尝试,以小酒馆模式进行运营,其业绩收入与情绪价值提供、人流量和翻台率等挂钩。作为一家以艺文/诗歌为主题的休闲型兴趣酒馆,这里更像是一个诗歌主题的小清吧,“以酒的丰富风味与茶碰撞,去展现‘茶’的边界与更多的可能”。
茶与酒的融合,既是新茶饮开拓市场的尝试,也是传统酒业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探索。这杯“微醺”饮品能否从一时新鲜变为长久选择,关键在于品牌能否跳出简单混搭的思路,真正做好品质与体验。唯有让产品不仅口味适宜,更能融入日常生活的放松时刻,才能在现代人的消费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记者 陈星源)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