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瓢古泉酿春秋,长沙七旬非遗传承人周平以时光窖藏湖湘酒魂
2025-10-19 17:05:48 字号:

一瓢古泉酿春秋,长沙七旬非遗传承人周平以时光窖藏湖湘酒魂

1.jpg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9日讯(通讯员 肖怡伟)在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有一口名为“麻姑井”的古泉流淌千年,传说中仙人麻姑掘井济世,如今这汪清泉仍滋养着一方风土,更成为湖湘黄酒文化复兴的源头。10月15日,湖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流通分会会长李志龙、湖南省酒协副会长兼黄酒果露酒分会会长姚胜、湖南省酒协副会长兼诗酒文化专委会主任刘红科、湖南省酒协黄酒果露酒分会副会长承源百年酒业董事长蒋承志等一行十余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到访麻姑井酒业,围绕湖南黄酒米酒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市场创新展开深度调研,见证了一场关于时间、技艺与初心的对话。

湖南黄酒历史悠久是中国黄酒最早发源地之一,尤以纯糯米黄酒为特色,其酿造技艺深植于江南农耕文明。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麻姑井糯米黄酒”依托千年古法,以当地优质糯米与麻姑井天然泉水为原料,历经制曲、选料、清洗、泡米、上甑、蒸饭、淋饭、拌曲、发酵、压榨、洞藏等多道工序,终成“绵甜醇香、温润如玉”的独特风味。

年逾七旬的周平是这项古法酿酒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自幼随父学艺的他,在50余年酿酒生涯中,始终恪守“人品即酒品”的信念。“黄酒是活的,它呼吸着时光,承载着土地的记忆。”在他看来,酿酒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修行。2000年,他毅然创业,十年磨一剑注册“麻姑井”商标,2014年正式成立公司,将家庭作坊改造发展为标准化生产企业,却始终未改古法精髓。

为延伸黄酒产业链,周平于2015年开始规划建设麻姑井酒文化产业园。如今,30亩土地和流转的山地上已崛起集糯米种植、非遗酿造、洞藏酒窖、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酒窖山洞——1000余米窖廊纵横交错,999个窖洞中陶缸林立,每缸封存500公斤黄酒,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静待岁月转化。

这一设计不仅解决了黄酒陈化老熟所需的环境要求,更成为融合工业与文旅的创新实践。游客穿行于窖廊之间,触摸陶缸上斑驳的岁月痕迹,品尝不同年份的黄酒风味,仿佛步入一座“会呼吸的湖南黄酒文化博物馆”。

面对传统黄酒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断层,麻姑井酒业团队在公司周兰轩总经理的带领下以“己色”系列破局。这款产品在保留糯米黄酒传统底蕴的基础上,调整了甜度与香气,搭配简约时尚的包装,迅速成为年轻人的佐餐新宠。目前,企业已推出“印山麻姑井”“印山麻姑醇”“印山木兰己色”等30余款产品,覆盖高端礼赠、日常饮用及新潮消费场景。

湖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志龙在考察中感慨:“周平先生是以匠人之心守护传统,以企业家的眼光开拓市场,为湖南黄酒行业树立了标杆。”省酒协副会长黄酒果露酒分会会长姚胜建议“可进一步挖掘黄酒的健康属性与文化底蕴故事,通过酒旅融合、跨界联名、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赋能品牌以推动省级非遗麻姑井黄酒产业快速发展”。

湖南黄酒在近现代虽未及绍兴黄酒声名远扬,却已因“古越楼台”“胜景干黄”“麻姑井”“郴州稻缸”“千壶客”“承糯酒业”“娄底七星桥”等黄酒企业的坚守而渐露锋芒。在机械化量产成为主流的时代,周平坚持“手工制曲、陶缸洞藏”,他认为:“机械可以提高效率,但只有时间才能赋予黄酒灵魂。”

如今,“麻姑井黄酒”不仅是长沙县的地标产品,更成为湖湘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样本。在考察结束时姚胜代表省酒协黄酒果露酒分会赞誉周平及其工匠们说:“麻姑井酿的不只是酒,而是湖南人的性情——醇厚中藏着劲道,温和里透着坚韧。”

一瓢麻姑井水,半生酿酒初心。从非遗工坊到文旅综合体,周平及其子女以二十载光阴守护湖湘黄酒长沙的一支根脉,更以创新思维为其注入生机。在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中,麻姑井的故事证明: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固守旧纸堆,而是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生根发芽。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肖怡伟

编辑:李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