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康希 视频 蒋玉玲 实习生 肖琴 通讯员 陈晓兰 长沙报道
一颗颗彩泥在指尖下焕化成革命圣地,一幅幅版画刻录烽火岁月,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的孩子们用艺术语言与历史对话,让红色基因在美育实践中绽放新时代光芒。
清水塘小学因“红色摇篮”清水塘而得名,学校深植红色基因,将红色教育融入美育实践,通过系列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爱国情怀。
课程创美:分层分段开展主题创作
革命历史遗迹清水塘22号,这里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故事,清水塘小学正是在这一片红色热土之上“孕育而生”。
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美育实践的生动教材。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亲身感受革命历史氛围,一些学生甚至担任起“小小红色解说员”,为参观者义务讲解革命先烈的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情感基础。
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学校以‘红色印记·童心创想’为主线,构建了系统的红色美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分层分段的主题创作活动。”据学校美术组长刘君介绍道。
比如,低年级学生以“走近红色景点”为主题,在纸盘上运用彩泥塑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井冈山等标志性建筑和地址,在一揉一捏间理解历史、触摸信仰。
中年级学生聚焦“诗情画意颂英雄”,在扇面上进行诗配画创作,并辅以毛笔书法题写革命先辈诗词。从“我自岿然不动”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笔墨纵横间传递豪情壮志。
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刻纸艺术,精细刻画英雄人物形象与“我心中的长沙”风貌,在一刀一线中表达对祖国与家乡的深情。
活动育美:多元艺术形式再现红色记忆
除常规课程外,学校还将红色主题拓展至吹塑版画等创作,以抗战场景、革命故事和老物件为题材,融合德育与美育,推动“五育并举、五育共美”。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扇面绘画、书法作品、刻纸、版画等一系列高质量创作,还亲手制作红色主题手工作品和“清水塘明信片”。这些作品形成了丰富展陈内容,在学校美育展览中系统呈现。这些创作不仅是美育成果,更是红色基因的艺术传承。学生们用多元艺术形式再现红色记忆,展现新时代少年的创造与情怀。
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宏表示,学校以“环境塑美、课程创美、师资传美、活动育美、协同助美”为五大路径,系统化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美育实践。未来学校也将继续深化红色美育特色,让红色基因通过艺术浸润童心,陪伴孩子明心铸魂、走向未来。
开福区,一方红色沃土,有着深厚的红色教育底蕴,清水塘小学的美育实践并非特例。在积极开展美育浸润的行动中,开福区以地域文化特色赋能美育实践,走一条融合人文教育以及涵育爱国情怀的美育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康希 视频 蒋玉玲 实习生 肖琴 通讯员 陈晓兰
编辑:陈左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