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临湘公共文化托起群众幸福梦
2019-12-03 17:28:17 字号:

临湘公共文化托起群众幸福梦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与荣耀。

临湘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一千多年来,楚文化与湖湘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积淀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遗产,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县(市)”“中华诗词之乡”“湖南书画之乡”……

在临湘,无论是城市居民、农民,还是打工创业的外地人,闲暇时总能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文化天地。

凝聚大合力

临湘素有“湘北门户”之称,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辖10镇4街道办事处。

自开展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临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文化设施标准化、活动开展常态化、服务供给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目标,成立了由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该市文旅广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街)、市直有关部门均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公共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落实。

三年来,该市共投入8亿元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建设。此外,还采取以奖代投等方式,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忠防镇汀畈社区很多村民喜欢上了广场舞,却找不到合适的文化广场。为了满足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汀畈村把文化阵地建设当作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发出了村组自筹、社会资助建设文化阵地的号召。村民们投工投劳,献计献策,共修建了5个“文化家园”,当地群众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形成了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

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该市重点建设文化创意园——长安文创园。该项目总投资5.7亿元,今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示范性PPP项目,已投资3亿多元,规划用地350亩,打造临湘市文化生活窗口,由文化产业和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成。规划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亲子体验馆、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项目将成为湘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基地,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

从城市到乡村,该市凝聚发展公共文化的大合力,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造大舞台

临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均等化,政府通过示范引导,大力实施“文化屋场”建设。

对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有3支以上文艺队伍、礼堂占地面积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屋场,政府主动投入,将其改造成示范“文化屋场”。对愿意按照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标准新建的礼堂,政府予以一定资金的补助,建成后免费提供给“文化屋场”使用。

通过示范引导,全市共建好114个“文化屋场”,詹桥镇沙团村引进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李氏沙滩文化活动中心。

该市重点扶持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夯实平台,高标准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4个,文化广场100多个,100%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按要求完成了提质改造。大力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家园,重点扶持乡镇文化站和中心村的文化家园建设。全市新增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广场8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省前列,所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面免费开放,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

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该市全面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实现全市农村广播村村响全覆盖。大力推进电视卫星接收设备户户通建设,近两年完成安装近万台套。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管理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群众长期享有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该市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了送图书、送展览、送电影、送演出等流动文化服务机制,加强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多渠道保障,对开展公益性演出服务的专业文艺院团、群众文化队伍和社会团体给予补贴。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了小康建设考评体系。设立了人才培养和奖励专项资金,积极开办文化从业人员培训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制机制,解决文化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

不同的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也是不同的,该市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实施“区域文化联动”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从“7乡镇联动”发展为全市“14乡镇联动”“湘鄂赣非遗保护联动”。活动以文艺联演、书画联展、文艺创作联手、理论研究联动为主要载体,建立了周边区域文化交流、互动、共建、共享的机制和格局,实现了“市直有精品”“乡村有作品”“行业有佳品”的目标。

该市组建30余支文艺辅导分队,常年活跃在基层,开展“非遗进课堂”“公益艺术培训进校园”“文艺辅导进村组”等手拉手、一对一的辅导培训,对民间文艺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为学生免费开办艺术特长培训班。三年来,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7560人次。

在临湘,无论是城市居民、农民,还是打工创业的外地人,闲暇时总能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文化大舞台。

共享大套餐

“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进牌馆、看热闹。现在有了文化广场,都来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了。”11月25日,从距家约300米的长源广场跳完舞回来,聂市镇长源村的村民李玲满面春风。长源广场自建立以来,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该市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接请专业剧团、民间剧团及民间艺人常年演出,积极举办“欢乐潇湘”“百团大赛”文艺大赛和“志愿者惠民演出季”“文化惠民演出周”等文化服务志愿者惠民演出,大力推出“一元剧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采取专业带、政府扶、协会帮等方式,发展民间演艺团体40多个,农村演职人员1000 多人,每年走村串户为群众演出近1万场次。

为了让老百姓精神脱贫,该市100多家文化活动中心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农技知识、政策宣讲、道德礼仪等阳光文化带进活动中心。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文艺表演、农民健身比赛、农民运动会等共100多场,累计播放公益电影3300余场,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新闻、国家政策法规等近万条次。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烹制出了精神文化的饕餮大套餐。该市“四馆一站一中心一书屋”全部免费开放,并形成了“临湘大讲堂”“文化艺术进校园”“图书借阅自点餐”等8个品牌服务项目。今年来,该市共举办“临湘大讲堂”40场,高雅艺术惠民演出5场,“一元剧场”演出40场,举办各类展览60场,送戏送电影下乡3200多场,送书进村5000多册。建成爱心图书室15个,公民图书漂流站3个,公益阅读吧4个,建成文化馆分馆和图书馆分馆各7个。村民们以“文化屋场”为阵地开展的广场舞、棋牌、书法美术等活动做到了经常化、体系化。

精神文化结出丰收的果实。三年来,该市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960多件,其中11件分获国家、省扶持和奖励。临湘市文化馆选送的舞蹈节目《蛙鼓声声》荣获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临湘市江南镇选送的《哈古告状》获优秀奖。“十样锦”“江南渔鼓”“白羊天狮舞”等民俗文化精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草根文化”发展新格局。该市打造了草根文化旅游节、湘鄂赣非遗联动艺术节、屋场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招募了文化志愿者1321人、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160个,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1000余人次,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8年文化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大力创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得到了国家、省、市“扫黄打非”办的充分肯定。今年,桃矿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示范点标兵单位。

一个个热闹非凡的文化广场,一间间遍布山乡的农家书屋,一场场免费放映的露天电影……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正托举着53万临湘人民的幸福梦。(陆如勇)

来源:红网

作者:陆如勇

编辑:罗荣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